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环保

环保政策风向何去何从?2021世环会【*环保展】一探究竟

2021-04-15 15:49:48来源:环保在线 阅读量:101 评论

分享:

导读:欲了解更多有关环保政策的动态风向,请关注2021世环会【*环保展】。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等重磅大咖将齐聚一堂,针对行业产业政策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为环保人、环保企业点亮前行的灯塔。

  日前,*、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推进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融资的通知》,明确提出发挥部行合作优势,共同加大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融资,培育环保产业新增长点。
 
  显而易见,对于环保产业而言,迎来又一项重大政策利好!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融资难”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新政的出台,势必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难题,为环保企业、项目等提供实打实的支持。
 
  在双方此次的合作中,有一点值得重视,即:双方开展部行合作是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的有益探索,是发展绿色金融,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划重点——“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我们知道,社会经济中有“两只手”,一只是“看得见的手”,指政府的干预;另一只是“看不见的手”,则指市场本身的力量。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这里就涉及到了环保政策手段的大转变。
 
  往前追溯,过去的环保工作,更多的利用行政手段,通过强有力的监管和管控,对污染问题进行精准打击遏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6年开始并延续至今的*环保督察。行政手段的好处显而易见,短期内见效非常快;其不利之处也有,社会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容易反弹。
 
  进入“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面临不小的压力,加上环保因素,尤其是碳中和、碳达峰的承诺,找到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的平衡点迫在眉睫。考虑到经济手段的社会成本较低,可持续性强,反弹相对偏低,因此用来缓和发展与减排的矛盾,可谓对症下药。
 
  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强调:“我认为‘十四五’期间一定要更加重视经济政策的使用。同时,环保部门、能源部门需要真正转变观念,把经济政策作为碳中和、碳减排的首要工具,而不是走依赖行政手段、‘运动式’减排的老路。”
 
  再回到开篇提到的融资新政,环保行业享受到的“红利”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要求在*项目库中补充建立金融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等重大项目,以及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生态补偿、“无废城市”建设等试点项目的储备与支持。
 
  再比如,提出对*项目库中符合放贷条件的项目和*门*的其他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优先开展尽职调查、优*行审查审批、优先安排贷款投放、优先给予优惠利率、优先给予延长贷款期限等优惠信贷政策支持。
 
  无*偶,2021年3月12日,*、*、*、*、国家*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与可再生能源企业协商展期或续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发放补贴确权贷款,对补贴确权贷款给与合理支持。
 
  越来越多经济政策的出台与落地,对“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这一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当然,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的应用推广,无疑都是经济政策的受益对象。
 
  欲了解更多有关环保政策的动态风向,请关注2021世环会【*环保展】。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等重磅大咖将齐聚一堂,针对行业产业政策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为环保人、环保企业点亮前行的灯塔。
 
  2021世环会【*环保展】将于6月2日~6月4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拉开帷幕,涵盖综合治理、水、大气、智慧环保、环境监测、资源再生、土壤、噪声8大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汇聚超1600家环境企业,展示面积达15万平米规模,同期会议活动精彩不间断,等你来!
 
  原标题:环保政策风向何去何从?2021世环会【*环保展】一探究竟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