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环保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仪器仪表来报道

2022-01-14 09:27:25来源:仪表网 阅读量:112 评论

分享:

导读: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实施重点减排工程,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仪器仪表来报道。

  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实施重点减排工程,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仪器仪表来报道。
 
  刚刚过去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多重压力。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实施重点减排工程,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要着力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要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要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仪器仪表来报道。
 
  首先,在着力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中,为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测治理,我国建设了环境监测空气站,其主要设备有在线离子色谱、重金属、OC/EC(有机碳/元素碳)、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仪、VOCs(挥发性有机物)、黑碳、浊度、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主要对颗粒物和VOC等数据进行审核解析。
 
  臭氧污染防治,目前有关臭氧的检测仪器和技术有臭氧时空分布探测激光雷达系统、光栅光谱滤光器、地基臭氧雷达观测、车载臭氧雷达观测等。一些省市已经部署完成了大气臭氧激光雷达系统,臭氧探空仪等,并成功得到应用。这些仪器和技术的运用为臭氧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柴油货车等机动车污染治理。通过各种先进的机动车监测、尾气遥感的使用,有利于建设智能的机动车排放智能监管系统,建设支撑系统运行的管理监控中心信息整合平台,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解决城市污染问题,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能起到较好的控制。
 
  其次,要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中,黑臭水体是水体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目前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传统的筛查和监测方式需要人到达现场,而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快速定位黑臭水体,节约时间和资源,还可以动态反映变化。因此,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大范围的黑臭水体监测手段,相比传统的地面监测手段具有低成本、覆盖广、速度快等优势。
 
  长江保护修复中,通过监测,可以分析不同污染源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在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安装使用生物回声探测仪、高密度水质在线监测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先进的仪器与设备,为管理部门瞄准污染治理关键目标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支撑工程的实施效果评估,为管理部门水资源保护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中,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进行监测很重要,水环境的监测以及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建设都离不开水质分析仪器仪的应用。随着我国对水环境的重视,驱动了水质监测仪器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我国水质监测市场呈现了的高速发展趋势。
 
  另外,在土壤污染防治中,土壤监测作为土壤污染修复的“先锋军”,将率先获益。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累积性,需要相关的仪器设备采样检测,得出具体的数据,才能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及后期对土壤修复效果进行监测,都需要大量的土壤监测仪器设备;根据全国土壤详查实验室要求,承担土壤详查的实验室要具备一定数量仪器设备,如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微波消解仪、索氏提取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仪器仪表多方面保驾护航。
 
  原标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仪器仪表来报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